經濟部中小企業處主辦的「攜手共創 提升企業綠色競爭力 趨勢論壇」於 5/22 圓滿落幕。本次論壇旨在促進企業綠色競爭力提升、追求環境永續發展及國際市場競爭力提升。論壇特別邀請到日月光半導體與櫛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各領域公司一同參與座談,凸顯了綠色競爭力在不同產業中的關鍵角色。
我們時常會聽到「報告書要確信」、「這是經過查證的」、「我們公司是否需要進行『保證』?」、「有哪些單位可以進行第三方『確證』?」...我的天,這四個字不都長一樣嗎?
永續熱浪正在台灣各大企業中翻攪,然而第一次踏入溫室氣體管理的領域,可能會立即被一堆英文縮寫與數字給整暈了:GHG、scope、碳匯、碳抵銷、碳市場、碳權、ESG、14064-1、14064-2、14064-3、14067...到底是怎麼回事,這一切怎麼這麼複雜?
隨著國際淨零腳步前進,台灣也終於要跟上永續進程了。根據金管會上市櫃公司盤查揭露時程,在今年 2023 年先以資本額 100 億元以上的上市櫃公司,以及鋼鐵、水泥業等個體公司為強制盤查對象。但究竟溫盤是在「盤」什麼?為什麼要「盤」?
重大性議題(Materiality)是一份永續報告書的最核心關鍵,但究竟什麼是「重大性」卻並非所有人都充分理解。究竟什麼是「重大性議題」?要如何做好一份「重大性評估」?「重大性矩陣圖」有什麼意義?
ESG 風潮熱起,許多企業都在忙著做永續、減塑、認養種樹...一窩蜂地開始要「做環保」。但是有時我們也會聽到人說,ESG 跟環保其實沒有太大關係。那,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氣候變遷對人類社會的危害越來越明顯,氣候危機步步逼近,「碳中和」這個名詞開始受到廣泛關注,成為去年的熱門行銷文案詞彙。儘管如此熱門,很多人對碳中和仍然有許多誤解,時常不清楚碳中和的意思,以及企業如何實現碳中和。甚至有人望文生義,認為碳中和只是和酸鹼中和一樣的化學現象。
櫛構科技於2023年3月30日至4月1日,應台北市電腦公會邀請參加第二屆高雄智慧城市展,於「淨零新創」主題區設立攤位。本次展覽吸引了來自16個國家地區、50個城市、逾300位的國際市政及企業組團前來參訪。
ESG 不只是做環保。ESG 全名為 Environment, Society, Governance,兼顧一間公司在環境、社會、治理三個面向中如何做出因應,以及做出如何的貢獻。但問題是:這個貢獻,實際上究竟是產生了多少社會價值?我們有可能計算環境、社會等這些無形的價值嗎?SROI(Social Return Of Interest)社會投報率,就是為了回答這個問題而設計的方法論。
「公益創新 徵案 100」活動第一階段 100 案篩選結果出爐,其中櫛構科技提出的「CHAP-V高解析碳數據AI分析平台」提案成功入選永續環境組。在今天的「公益創新 徵案 100」記者會中,櫛構科技也積極參與並且上台領獎,一起共襄盛舉。
IPCC AR6 氣候變遷評估報告總結了當前全球科學界對於氣候變遷的最新理解,目的是讓政策制定者獲得充分的資訊,是全球各國制定氣候相關法規的重要依據報告。以下我們摘錄更多報告中的重要內容,以及台灣學者的看法:
這是一場弔詭的挑戰:人類史上所有科技的演進都在追求「方便」,但淨零挑戰卻是要我們「不方便」。自從人類懂得使用工具以來,我們思考的問題從來都是「我們怎樣更快更大更多?」,但今天的問題卻是「我怎樣更『乾淨』」?這是人類史上前所未見的問題,代價卻是整個種族的生存與否。
「企業淨零」、「我們即將在2040年達到碳中和」...這些口號已經越來越常見了。在永續轉型意識抬頭,企業各自紛紛提出自家永續策略、撰寫永續報告書的當下,我們常常看見這兩個字:「淨零」、「碳中和」交互使用。 不過,雖然他們的目標聽起來相當類似,其實在實際定義上還是有不同之處。
近年來,隨著氣候變化、人權、多元包容等議題受到越來越多關注,ESG 投資也成為全球金融市場的一股強勢趨勢。然而,在美國,一股反ESG浪潮正在興起。
要在運輸交通這一塊做減碳,是否真的只能等電動車基礎設施普及,屆時再換購電車來減少碳排?我們認為還有個方法未被廣泛運用,且這方法不需要改裝車輛、不需要大量採購耗材,可以馬上部署。來聊聊:「節能駕駛」。
《簡明.碳辭典》系列,一篇文深聊一個碳名詞:內部碳定價。台灣企業在做完碳盤查之後,下一步就應該開始思考「減碳」,而「內部碳定價」不失為一個從治理文化著手的有效手段。
淨零的願景究竟是實際的氣候行動?還是一場集體文案炒作?
應用區塊鏈技術似乎有機會解決碳抵銷市場長期存在的問題,包括「如何驗證一個碳信用額度的獨一無二性」、如何確保碳信用額度被「退役」、避免重複計算等等。
我們團隊非常榮幸能夠入選台大創創中心車庫團隊,將於2023年與其他優秀團隊共同在台大創創中心車庫團隊交流與成長。
碳信用在全球邁向淨零目標具有關鍵的重要性,而雖然每一個碳信用都來自不同減碳項目,是獨一無二的「減量額度」,碳信用的生命循環卻都相同。了解整個碳信用的生命週期,可以幫助您迅速掌握快速變動的碳市場。
112年社會創新實驗中心進駐徵選結果出爐,櫛構科技入選Taiwan Startup Hub 新創基地進駐團隊
東南亞的經濟型態非常特殊,微中小型企業約佔東盟區域所有活躍商業實體的97%。民眾問卷調查也顯示,東南亞國家居民對於氣候議題非常重視。東南亞國家面對永續轉型,面對著哪些挑戰?又有哪些令人期待的進展?
講到碳抵銷,過去我們都認為就是種樹減碳而已。但事實上種樹造林仍然有其風險,森林並不是唯一可行的碳抵銷方法。
碳定價是全球發展趨勢,當我們討論到碳定價時,通常就是兩種系統:「碳稅」或者「碳權交易」。然而,除了這兩個主流的碳定價系統以外,還有一種更貼近社會正義的碳定價機制——「碳紅利」(Carbon Dividend)。
申請ESG標章可能是一件很麻煩的事情,參加評選也需要練習。《2030永續企業革命》指出,許多企業在申請ESG評比分數時,往往要第二、三次比較容易成功。
企業撰寫「ESG報告」的壓力越來越大,這份「ESG報告」有什麼特別之處?對企業真的那麼重要嗎?寫作ESG報告過程會遇到哪些困難?
企業可以如何取得ESG?取得ESG前有哪些應該做的準備?這篇文章提供六點參考,協助您思考永續轉型。
COP27還未開始就不大平靜:氣候補償的議程、社運人士的不滿...這次的COP有何亮點?又有什麼意義?這篇文章帶你了解今年聯合國氣候大會COP27的重要觀念。
櫛構科技即將在十一月於中央研究院「Advances in Reliability」工作坊進行學術交流。演講大綱下載。
櫛構科技在今年十月於陽明交通大學統計所「統計諮詢」課堂與學生進行專題演講。會中櫛構科技行銷長周加恩介紹全球永續管理現狀與難題,以及櫛構科技對範疇三盤查困難所提出的解決方案。在針對運具方面,櫛構科技則提供資料與分析議題與統計所師生進行一學期的專題交流。
根據歐盟數據,1990到2019年間居家、能源、農業、工業等碳排放源都逐年減少,唯獨只有「道路運輸」類別碳排放量不減反增。「道路碳排」是減量難度最高的部份,也許「節能駕駛」可以是一個解決方向。
《簡明.碳辭典》,三分鐘上手,聊時事、秀常識兩相宜
連雀巢宣布未來KitKat皆是「碳中和巧克力」,究竟為何ESG在企業界忽地火熱?你應該要將ESG納入策略版圖嗎?這篇我們來聊聊ESG認證究竟有何玄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