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碳中和七大迷思:你中了幾個?

2023-04-11
碳中和七大迷思:你中了幾個?
氣候變遷對人類社會的危害越來越明顯,氣候危機步步逼近,「碳中和」這個名詞開始受到廣泛關注 (圖片來源)

隨著氣候變遷對人類社會的危害越來越明顯,氣候危機步步逼近,「碳中和」這個名詞開始受到廣泛關注,成為去年的熱門行銷文案詞彙。有碳中和商品、碳中和巧克力、負碳商品...等。

儘管如此熱門,很多人對碳中和仍然有許多誤解,時常不清楚碳中和的意思,以及企業如何實現碳中和。甚至有人望文生義,認為碳中和只是和酸鹼中和一樣的化學現象。

在本文中,我們將列舉碳中和的七大常見迷思,並解釋碳中和的正確觀念,以及對企業而言,理解碳中和的正確概念為何重要。

迷思一:碳中和意味著零排放

碳中和並不意味著沒有排放任何溫室氣體,而是指任何排放都將被「補償」
碳中和並不意味著沒有排放任何溫室氣體,而是指任何排放都將被「補償」(圖片來源)

碳中和並不意味著沒有排放任何溫室氣體,而是指任何排放都將被「補償」、「中和」、「抵銷」,不論是通過自然方法如森林或海洋、濕地復育等吸收二氧化碳的自然負碳手段,或通過科技解決方案如碳捕捉技術、碳儲存等方式移除同等量的二氧化碳。

當一個企業對氣候的淨影響是中性的,排放量等於移除量,企業活動並未新增更多的二氧化碳於大氣層中,才稱之為碳中和。而若企業活動並未新增任何「溫室氣體」於大氣層中,則稱為「淨零」,與碳中和概念稍微有所不同。

迷思二:碳中和太昂貴且不可行

實現2050年淨零排放只需要每年全球GDP的7.5%
實現 2050 年淨零排放只需要每年全球 GDP 的 7.5%(圖片來源)

一個普遍的悲觀想法是認為國家政策若追求碳中和,大量投資於可再生能源、能源效率和低碳技術,這些投資成本將損害經濟。

然而這樣的悲觀想法往往忽略了後續的投資回報。碳中和的好處不只是減緩氣候危機,還有種種附加價值:改善公共健康、減少空氣污染、增強能源安全和創造新的綠色就業機會。

這個悲觀想法也忽略了不行動的可能代價:極端天氣事件產生的災害損失、海平面上升影響台灣國土安全、生物多樣性損失和社會動盪。而這些代價與國家追求碳中和真實成本相比,追求碳中和將會是更划算的一件事:根據麥肯錫近期報告,實現2050年淨零排放只需要每年全球GDP的7.5%

您會使用年收入的 10% 投資於保險嗎?答案很可能是會的。使用人類社會產值的十分之一來避免毀滅性的自然氣候災害,並非不合理的高昂成本。

碳中和轉型也非空中樓閣,而是已經有國家完成這件事了。不丹(Bhutan)自 2009 年開始優先考量氣候政策,是全球第一個達成碳中和的國家,甚至已經是一個負碳國家,其所抵銷的二氧化碳當量為所排放的四倍。

歐盟也承諾,並且入法在 2050 年成為碳中和的經濟體。而另外根據科學基礎 目標倡議組織(SBTi),全球共有 2468 家公司已經提出自身的科學基礎減量目標,並有 1748 家企業承諾達成淨零排放。碳中和轉型是世界必須前往的趨勢。

迷思三:碳中和就足夠了

我們很可能已經跨越了氣候危機的「不歸點」
我們很可能已經跨越了氣候危機的「不歸點」(圖片來源)

有些人認為,只要做到碳中和就足以阻止氣候危機。然而研究指出,我們很可能已經跨越了氣候危機的「不歸點」(Point-of-no-return),而單純藉由碳中穩定溫室氣體濃度,並無助於減緩氣候危機。

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指出,若要維持在安全範圍內,人類社會溫室氣體排放量達到高峰的時間必須控制在最晚 2025 年以前,接下來必須要達到「負碳」社會,移除過去排放的大量溫室氣體,才能符合巴黎協議,將人類社會升溫控制在工業革命前 1.5 度 C。

迷思四:不需減少排放,只要購買碳信用進行抵銷就可以碳中和

企業必須持續尋找各式各樣符合自身特性的減碳工具,提升內部管理流程,其中提升自身的數據治理能力是極為重要的環節
企業提升自身的數據治理能力是極為重要的環節(圖片來源)

碳抵銷(Carbon Offset)意思是一個企業體或國家可以藉由投資、購買在世界他方的「減碳額度」(Carbon Credit),將自身產生的碳排放,結合在他方別人的減碳成效,互相抵銷,達成排放淨值為零。

然而,碳抵銷作為一種「購買他人的努力」手法,畢竟只是「治標」,而企業針對自身的減碳努力才是真正「治本」。不先進行減碳,只是一昧購買碳信用,這樣的行為無異於購買贖罪卷,也使得立意良善的碳抵銷經濟制度成為不肖企業進行「漂綠」的手法。

要持續年年達成減碳目標,企業必須持續尋找各式各樣符合自身特性的減碳工具,提升內部管理流程,其中提升自身的數據治理能力是極為重要的環節。櫛構科技藉由 AI 演算法分析車輛運轉數據,提出數據洞察驅動的減碳方案,能幫助企業以數據提升減碳表現

迷思五:碳中和是一個遙遠的目標

氣候變遷的負面影響將會在目前這十年間持續發生
氣候變遷的負面影響將會在目前這十年間持續發生(圖片來源)

氣候變遷、全球暖化、極端災害...這些發生在全球規模與遙遠的他方的事情,以及完全隱形的溫室氣體,讓人總感覺氣候危機是個遠在天邊,和現實無關的口號。

然而,我們現在所做的選擇,都正在影響明天的氣候。根據 IPCC AR6 最新總結報告指出,氣候變遷的負面影響將會在目前這十年間持續發生,氣候危機已經站在門口。

任何推託與遲緩氣候行動,都將增加不可逆和災難性的氣候風險。我們需要在未來十年內立即採取行動,針對能源、交通、工業、農業和消費系統進行永續轉型。

迷思六:理解不全,未經驗證自稱碳中和

由英國標準協會制定的%20PAS2060:2014
由英國標準協會制定的 PAS2060:2014(圖片來源)

有些企業未做足功課,購買到未經過可靠單位驗證的碳信用,藉此抵銷自身碳排放並宣稱達成碳中和,而當碳信用被第三方查驗單位宣告無效時反使商譽受損,被貼上「漂綠」之名。

碳市場是一個正在快速發展中的新興市場,有非常多規範與認證標準仍亟需統一,甚至有許多交易都仍然停留在檯面下,價格不透明也缺乏規範保障。進行碳權交易之前一定要先做大量功課,並且確保所購買的碳信用有得到國際認可的第三方認證,如 VCS 或 Gold Standard 等。

而碳中和也不是自家自行算一算發現打平了就可以在報告書上宣稱達標。目前國際認證碳中和的驗證標準是由英國標準協會制定的 PAS2060:2014,建立在 ISO 14000 系列和 PAS 2050 等基礎上,將組織碳足跡,透過自身的減量(Reduction)及抵換 (Offset)來抵銷,達成碳中和(Carbon Neutrality)。

迷思七:不同碳權概念的混淆

聯合國清潔發展機制認證頒發的%20CER
聯合國清潔發展機制為最「正牌」的碳抵銷,圖為盧旺達 DelAgua 公共衛生碳抵銷專案計畫照片(圖片來源)

有幾種不同類型的碳信用,如基於項目、基於政策和基於配額的信用。不同類型的信用可能會令人困惑,因此了解它們的細微差別和限制是至關重要的。

最基本的劃分,是區分「自願性碳市場」與「強制性碳市場」 。自願性碳市場所交易的是並未被政府法規強制要求必須交易,純粹出於企業承諾而購買的「碳信用」(Carbon Credit),藉此抵銷企業自身碳排放,這個行為也被稱為「碳抵銷」(Carbon Offset);

而「強制性碳市場」則時常結合總量管制,由主管機關針對未來每一年的碳排放總量,發放或拍賣一定數量的碳排放權—「碳權」(Carbon Permit)給高碳排放企業。

排放量超過政府發放的碳權數量的企業受法規強制規定,必須向其他企業購買碳權,藉以合法化自身的碳排放,因此稱為「強制性碳市場」。

然而,自願性碳市場所交易的「碳信用」再細分下去也有分為聯合國清潔發展機制認證頒發的 CER、由第三方認證機構核定的 VER...等。甚至有些減碳計畫只是「展示性」的,並未真的受到認證機構核發碳信用,企業在進行交易之前必須做好功課,以免被冠上「漂綠」的名號,影響商譽。

(延伸閱讀:碳抵銷市場起飛,這些觀念不能不懂

永續轉型重要地位

永續轉型是台灣目前在產業競爭中的重要關鍵,也和企業管理流程的數位化密不可分。許多企業雖然明白永續轉型中數據的重要性,但是在實際部署相關數據採集與分析方法上仍然非常陌生。櫛構科技致力於使用資料科學與 AI 演算法分析技術,協助企業從數據治理出發,達成數據永續的目標。

除了隨手關燈,我們可以做更多

參考資料

Humans May Have Passed the 'Point of No Return' in Climate Crisis, Says Study--But That Doesn't Mean All Hope Is Lost (commondreams.org)

Chapter 4 — Global Warming of 1.5 ºC (ipcc.ch)

Many Companies Are Shying Away From Carbon Credits (wsj.com)

更多文章

南投縣立營北國中創新執行家長會碳盤查,推進ESG永續新里程

南投縣立營北國中創新執行家長會碳盤查,推進ESG永續新里程

南投縣立營北國中創新於2023年10月14日家長日暨親職講座執行與會者首次碳盤查。營北國中近年來積極重視SDGs,今年特別執行家長日暨親職講座活動的交通碳足跡盤查。營北國中成為全台首次計算家長會與會人員之交通移動工具碳足跡盤查的示範校園。

閱讀文章
AI 平台助力企業減碳轉型,櫛構科技獲頒金恆獎雙軸轉型 MVP 企業

AI 平台助力企業減碳轉型,櫛構科技獲頒金恆獎雙軸轉型 MVP 企業

全球減碳與永續意識逐漸增強,企業面對ESG永續目標,雙軸轉型成為必要階段。ESG世界公民數位治理基金會舉辦金恆獎雙軸轉型 MVP,獲頒企業包含櫛構科技等十家典範企業,對雙軸轉型的成效顯著並描繪出未來藍圖。

閱讀文章
陽明交大統計所邀請櫛構科技發表「ESG碳管理數據分析」

陽明交大統計所邀請櫛構科技發表「ESG碳管理數據分析」

櫛構科技執行長李緯明受邀於陽明交大統計學研究所分享「ESG碳管理數據分析」,探討數據對減碳的關鍵性。盧鴻興特聘教授強調結合數據分析與ESG的重要性,強化學界與業界的合作。

閱讀文章
節能安駕群眾募資,讓全民參與 ESG 減碳行動

節能安駕群眾募資,讓全民參與 ESG 減碳行動

櫛構科技節能安駕群眾募資將推出節能安駕AI教練App,以改善台灣運輸部門碳排放問題。只需5%參與者使用,一年可節省7200萬公升汽油,減少16.9萬公噸二氧化碳,相當于1.5億棵樹。募資項目注重永續發展,已完成第一階段群眾募資,需要持續支持

閱讀文章
櫛構科技於高雄智慧城市展圓滿落幕

櫛構科技於高雄智慧城市展圓滿落幕

櫛構科技於2023年3月30日至4月1日,應台北市電腦公會邀請參加第二屆高雄智慧城市展,於「淨零新創」主題區設立攤位。本次展覽吸引了來自16個國家地區、50個城市、逾300位的國際市政及企業組團前來參訪。

閱讀文章
櫛構科技受邀參加經濟部中小企業處主辦「攜手共創提升企業綠色競爭力趨勢論壇」透過 AI 技術助力企業實現 ESG 目標

櫛構科技受邀參加經濟部中小企業處主辦「攜手共創提升企業綠色競爭力趨勢論壇」透過 AI 技術助力企業實現 ESG 目標

經濟部中小企業處主辦的「攜手共創 提升企業綠色競爭力 趨勢論壇」於 5/22 圓滿落幕。本次論壇旨在促進企業綠色競爭力提升、追求環境永續發展及國際市場競爭力提升。論壇特別邀請到日月光半導體與櫛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各領域公司一同參與座談,凸顯了綠色競爭力在不同產業中的關鍵角色。

閱讀文章
閱讀所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