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種樹不會自己生碳權!要先經過四大階段

2023-1-11
種樹不會自己生碳權!要先經過四大階段
圖片來源

2022年,碳權市場規模約為8510億美元。預計未來五年的平均年增長率為31%,到2027年,市場規模將達到2.4兆美元。

碳權在全球邁向淨零目標具有關鍵的重要性,而雖然每一個碳權都來自不同減碳項目,是獨一無二的「減量額度」,碳權的生命循環卻都相同。了解整個碳權的生命週期,可以幫助您迅速掌握快速變動的碳市場。

在這篇文章裡,我們會解釋碳權的四大週期,從何而來,又往哪裡去,而其中又有哪些關鍵角色發揮作用。

碳權生命循環的四大階段

碳權(carbon credit),在自願碳市場(volantary carbon market, VCM)的又可稱為碳抵銷(carbon offset)。不論是個人,或者企業,都可以藉由購買碳權來抵銷掉自身活動產生的碳排放。

要注意的是,這邊的「抵銷」特指自願性、無法律強迫的抵銷碳排量,不是 EU ETS、美國 Cap and Trade 碳交易系統針對有法律強迫性的「碳權」所言。

自願性的碳抵銷是減緩氣候變遷的重要手段,在碳抵銷的經濟模型裡,企業購買碳權抵銷自身碳足跡,達到碳中和的目標,而經過申請認證的碳抵銷計畫(再生能源、育林計畫、社區改造...等)則獲得持續運轉的經費。

碳抵銷的生命週期有四個階段:

  1. 發展(Development)
  2. 驗證(Validation)
  3. 註冊核發(Registration & Issuance)
  4. 註銷(Retirement)

現在,我們一起來看看碳權在這四個階段的生與死。

碳權的起源:減碳項目計畫

目前一共有超過170種碳抵銷計畫(圖片來源

維多利亞州環境保護局將碳權額定義為「溫室氣體排放指定值減少或抵消量的通用術語。通常相當於一噸二氧化碳當量(CO2-e)。」

也就是說,就算碳排放減量世界各地都在發生,但並不是任何減量都可以被當作碳權在自願碳市場上交易。

碳減量在成為可交易的碳權之前,必須先符合一系列的認證標準,基於符合該計畫類別的驗證方法論。

這個驗證方法論至關重要,因為每一項碳抵銷計畫都是獨特的,不論是再生能源或者農業計畫,其產生碳減量的方法都不同,需要不同的方法做驗證。因此碳抵銷計畫發起人在構想期碳抵銷計畫設計文件(Project Design Document, PDD)時都需要將驗證標準納入考量。

一些知名的驗證標準例如:

  • 美國碳權註冊局 American Carbon Registry (ACR)
  • 美國氣候行動儲備方案(Climate Action Reserve, CAR)
  • 清潔發展機制(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 ,CDM)
  • 碳驗證標準(Verified Carbon Standard, VCS)

接下來,發起人必須宣告該計畫可以減多少碳,然後交由第三方單位驗證。這在下一階段會解釋。

一但減量成效被核可,該計畫發起人就擁有碳權的發放權。不過發起人的工作還沒有結束,他們仍然要把計畫提交給經過聯合國核准的註冊單位(例如 Verra),並且交由這個註冊單位核發相對應量的碳權。這點在第三步驟說明。

計畫發起人也需要時常監控計畫進行,並且定期回報進度。

目前一共有超過170種碳抵銷計畫,可以大致分成「森林與土地使用」、「再生能源」、「社區改造」、「化學工業更新」、「廢物處理」、「能源效率提升」、「農業計畫」、「交通運輸更新」等。

碳權的驗證與誕生

碳評級機構與第三方審計師合作驗證碳權額度的有效性
碳評級機構與第三方審計師合作驗證碳權額度的有效性(圖片來源

只有經過一定的嚴格驗證手續,碳減量才可以被認證為碳權在市場上交易。在驗證這個步驟裡,有兩個重要的參與方:

1. 第三方審計師(3rd-Party Auditors)

第一個參與方是獨立的第三方審計師,也同時被稱為「驗證方」(validation/verification body)。驗證方通常由該碳抵銷計畫的領域專家擔任,例如育林保護計畫就會由具有相關經驗的森林學家、林務局相關人員審查該計畫。而碳權的核發單位(如: Verra VCS)也必須接受驗證方的查核結果。

第三方審計師的主要工作是檢視碳抵銷計畫的計畫設計文件(PDD),確保其完整與確信。一些知名的獨立審計單位包括: QAS, EPIC Sustainability, First Environment, SCS Global.等

2. 碳評級機構

前面的審計師針對碳權進行查核,碳評級機構則針對該碳權的「品質」進行評分。

碳評級機構在碳交易市場上非常重要,碳權的買家因為無法獲得碳權計畫的第一手資訊,因此往往非常依賴碳評級機構的判斷。

對於企業而言,評級增加了一定程度的確定性,並使董事會針對項目審批過程更加容易,但它並不能完全防止潛在的項目風險。

Verra 和 Gold Standard 等排放登記標準皆有發布相關的項目概念、通信文件,但並非所有內容都是透明的。

一個項目的可靠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驗證方的可信度,而這些驗證方最終仍然是由項目方支付費用。

BeZero 發言人表示,該公司的業務是提供「額外的第三方風險評估」,並始終提出其對項目風險的「當前看法」。

而除了碳評級機構以外,碳市場的中介方,例如經紀人、貿易商等也會針對評級機構的分數進一步檢視,並將項目推銷給潛在買家。除了檢視評級機構的分數以外,這些中介方也會進行自己的調查評估。

「我們會看評級,但我們也會為客戶分析項目......在這個行業工作了幾年的,每個人都知道項目的好壞」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經紀人表示。

而目前碳權的評級尚未統一,不同的評級機構會使用不同的方法論,也有不同的分數標準。以碳權評級機構最常見的兩大家(BeZero 和 Sylvera)來說,BeZero分為 AAA, AA, A三個層級,而 Sylvera 則分為 A 到 D 四個。

這些碳評級機構主要在評分什麼呢?以 Sylvera 的評分內容為例,主要有四大面向:

碳分數

主要驗證該項目是否真的有完成其所宣稱的減排、復育、植林標準。例如森林復育,則透過現有的機器學習模型(ML)和衛星圖像追蹤該項目區域的森林冠層高度作為KPI。

額外性

額外性 評估該項目在「假如沒有販售碳權的收入支撐,會發生什麼事」。如果一個項目認為他們的負碳技術(不論植林或者碳捕捉),在沒有碳權銷售收入的情況下照常會發生,那就缺乏「額外性」。

例如,如果一個項目種植的是尤加利樹,那這就是伐木公司本來就常見的做法,不需要碳權的銷售收入才能執行,這就是缺乏額外性的。

碳收入促成實施項目活動以實現碳清除的可能性。 如果一個項目聲稱的碳固存在沒有碳權額度銷售收入的情況下發生,那麼它們就不是額外的。 Sylvera 也使用 ML 模型和衛星數據來檢測評估碳抵銷項目過度信用風險,或衡量項目發行碳權數量的合理程度。

持久性

持久性 衡量項目的「固碳」(從空氣中移除的二氧化碳)在一段長久時間內的洩漏風險。例如植林計畫常見的風險有:害蟲和病原體、火災、人為災害、洪水、風暴以及乾旱。

例如,只種植單一品種樹木的植林計畫,因為面對氣候變異、病蟲害、乾旱等抵抗力差,使得持久性的風險高,這個項目的得分就會偏低。

協同效益

協同效益 看的是除了移除溫室氣體移除以外的社會效益,例如社區建造、公共衛生改善、生物多樣性等,主要以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UN SDGs)為綱要。評分層級從 1 到 5 分。

當完成了第三方驗證單位檢驗,碳權就正式誕生了,可以進入「註冊」階段。

碳權的身分證:註冊

目前主流的碳權核發單位:VCS, Gold Standard, ACR
目前主流的碳權核發單位:VCS, Gold Standard, ACR(圖片來源

如果在上述步驟都有順利完成,註冊階段相當容易,只是文書作業。項目方開發人可以將已由第三方單位驗證的碳權拿去各大碳權標準(如前面所說的 Verra VCS, ACR, CAR...等)進行註冊

這些註冊單位會檢視項目在各個指標的驗證結果,並核發實際可販售的碳權。

而不同註冊單位核發的碳權額度名稱都不相同,例如 Verra VCS 的碳權叫做 VCUs (Verified Carbon Units)、the Gold Standard 的碳權叫做 VER (Verified Emission Reduction) 、而 CAR 核發的叫做 CRT (Climate Reserve Tonnes)。

但不論名字叫什麼,這些都是碳權:象徵著由項目方努力所產生的一噸二氧化碳當量減排量。

一旦碳權額度被核發給項目,它們現在就可以投入市場了。

碳權買賣與「退役」

碳權通常有兩種買家——投資者和終端買家。

終端買家可以是個人、公司和政府。這些單位購買碳權額度,作為抵銷自己碳排放的手段。也因此,碳權額度又被稱為「碳抵銷」。

重工業產業排放單位是碳權的主要購買者,而除此之外,許多大公司也因其公司政策所制定的永續轉型承諾購買。

買家可以直接從開發項目方購買碳權,也可以從經紀人、貿易商和交易所購買,並且使用這些信用額度來完成他們當前的減排「最後一哩路」。

碳交易市場中,比較知名的碳交易所包括 CME Group、Xpansiv CBL、Climate Impact X、ICE、AirCarbon 和 Carbon Trade Exchange。

而無論碳權額度是如何購買的、在哪裡購買的,一旦被「使用」並在報告書中納入為減排量,就應該被「退役」(retire)。

碳權退役就代表它們「掰掰」了,為了避免重複計算,它們不應該繼續存在,也不能轉售。

碳權市場充滿風險

碳交易市場充滿「實驗性」,各個參與方都仍然在嘗試階段
碳交易市場充滿「實驗性」,各個參與方都仍然在嘗試階段(圖片來源

自願性碳交易市場雖然是目前國際邁向淨零地球、完成減排目標的重要手段,但作為持續實驗中的新概念市場,仍然充滿巨大的風險。本文並非財經分析,也不對針對投資做任何建議。

碳權額度雖然跟大多數金融商品一樣有其價格,但碳權本身的「品質」還是一種風險來源,即便有評級機構認證仍是如此。

例如在 2022 年五月,巴西北部雨林原住民發起一項集體訴訟,認為 Ecomapua Conservacao 碳抵銷計畫開發方侵佔他們的土地,並且要求該項目開發方及其銷售對象賠償。

這些銷售對象包含法國航空、桑坦德銀行、Deloitte 勤業眾信會計事務所等,眾多國際企業因這項未被揭露的細節惹上官司。

經過兩個月的調查,英國碳評級機構 BeZero 也宣佈針對該計畫進行降級,成為 "A" 級計畫(該評級機構的最低分,只有5%項目為此分數,最高分為 "AAA")。但即便如此,對於那些已經受到牽連的買家為時已晚,因為購買品質有疑慮的碳權所導致的聲譽損失已經造成。

這例子充分顯示出碳交易市場的「實驗性」,各個參與方都仍然在嘗試階段。例如也有不願透露名字的參與人指出,明明註冊單位也會進行驗證,為何需要第三方驗證單位進行風險評估,讓人難以理解。

也因為碳權認證仍在規章開發中,不論是否有碳評級機構進行背書,碳交易市場本質仍然是一個「買家風險自負」,DYOR (Do Your Own Research) 的市場。

碳權因為過去凌亂充滿漏洞的法規標準,使得不肖企業購買甚至成立虛有其表的碳權額度,藉此宣稱自己已經做到了碳中和,形成一種「漂綠」的現象。也因此,如何加強管制,改善驗證標準確保額外性、風險、重複計算等議題,是碳權發展的重要方向。

因此,使用碳權進行抵銷,都應該是企業經歷過減排努力之後的「最後一哩路」。針對自身碳排放妥善盤查,從數據獲得深入洞察,並且制定減排計劃,啟動永續轉型等,才是企業真正應該要努力的課題。

而從數據獲得深入洞察,並用數據制定有效可追蹤的減排計劃,皆為資料科學的應用場景。櫛構科技使用大數據 AI,結合GIS 演算系統,協助企業車隊打造量身定做的自動化碳管理平台,協助一同落地永續轉型。

除了隨手關燈,我們可以做更多

資料來源:

The Carbon Credit Lifecycle

Sylvera’s approach to ARR ratings

BeZero downgrades Ecomapua REDD+ project on land issue

更多文章

南投縣立營北國中創新執行家長會碳盤查,推進ESG永續新里程

南投縣立營北國中創新執行家長會碳盤查,推進ESG永續新里程

南投縣立營北國中創新於2023年10月14日家長日暨親職講座執行與會者首次碳盤查。營北國中近年來積極重視SDGs,今年特別執行家長日暨親職講座活動的交通碳足跡盤查。營北國中成為全台首次計算家長會與會人員之交通移動工具碳足跡盤查的示範校園。

閱讀文章
AI 平台助力企業減碳轉型,櫛構科技獲頒金恆獎雙軸轉型 MVP 企業

AI 平台助力企業減碳轉型,櫛構科技獲頒金恆獎雙軸轉型 MVP 企業

全球減碳與永續意識逐漸增強,企業面對ESG永續目標,雙軸轉型成為必要階段。ESG世界公民數位治理基金會舉辦金恆獎雙軸轉型 MVP,獲頒企業包含櫛構科技等十家典範企業,對雙軸轉型的成效顯著並描繪出未來藍圖。

閱讀文章
陽明交大統計所邀請櫛構科技發表「ESG碳管理數據分析」

陽明交大統計所邀請櫛構科技發表「ESG碳管理數據分析」

櫛構科技執行長李緯明受邀於陽明交大統計學研究所分享「ESG碳管理數據分析」,探討數據對減碳的關鍵性。盧鴻興特聘教授強調結合數據分析與ESG的重要性,強化學界與業界的合作。

閱讀文章
節能安駕群眾募資,讓全民參與 ESG 減碳行動

節能安駕群眾募資,讓全民參與 ESG 減碳行動

櫛構科技節能安駕群眾募資將推出節能安駕AI教練App,以改善台灣運輸部門碳排放問題。只需5%參與者使用,一年可節省7200萬公升汽油,減少16.9萬公噸二氧化碳,相當于1.5億棵樹。募資項目注重永續發展,已完成第一階段群眾募資,需要持續支持

閱讀文章
櫛構科技於高雄智慧城市展圓滿落幕

櫛構科技於高雄智慧城市展圓滿落幕

櫛構科技於2023年3月30日至4月1日,應台北市電腦公會邀請參加第二屆高雄智慧城市展,於「淨零新創」主題區設立攤位。本次展覽吸引了來自16個國家地區、50個城市、逾300位的國際市政及企業組團前來參訪。

閱讀文章
櫛構科技受邀參加經濟部中小企業處主辦「攜手共創提升企業綠色競爭力趨勢論壇」透過 AI 技術助力企業實現 ESG 目標

櫛構科技受邀參加經濟部中小企業處主辦「攜手共創提升企業綠色競爭力趨勢論壇」透過 AI 技術助力企業實現 ESG 目標

經濟部中小企業處主辦的「攜手共創 提升企業綠色競爭力 趨勢論壇」於 5/22 圓滿落幕。本次論壇旨在促進企業綠色競爭力提升、追求環境永續發展及國際市場競爭力提升。論壇特別邀請到日月光半導體與櫛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各領域公司一同參與座談,凸顯了綠色競爭力在不同產業中的關鍵角色。

閱讀文章
閱讀所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