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櫛構科技於高雄智慧城市展圓滿落幕

2023-9-16
櫛構科技於高雄智慧城市展圓滿落幕
櫛構科技的 CHAP-V 系統運用非監督式 AI 大數據分析技術於車輛碳管理

櫛構科技於2023年3月30日至4月1日,應台北市電腦公會邀請參加第二屆高雄智慧城市展,於「淨零新創」主題區設立攤位。本次展覽吸引了來自16個國家地區、50個城市、逾300位的國際市政及企業組團前來參訪。

今年展覽主題為「數位轉型再創智慧城市新高峰」,165家參展單位,一共550個攤位,包括中華電信、遠傳電信、光陽公司、神通資科、亞旭電腦、台達電、台灣世曦、農委會、標準檢驗局、韓國現代樂鐵、新科工程、施泰德及德國萊茵等皆於此次活動設展,共同展示智慧城市數位轉型、淨零碳排與智慧農業的各種嶄新解決方案。

高雄智慧城市展也邀請了眾多國際城市組織如 ICLEI、WeGO、CityNet 參訪,櫛構科技也很榮幸有機會與參訪國際朋友們進行簡短的演講,探討 ESG 各國趨勢、車輛碳排減量問題以及展示我們的解決方案 CHAP-V。

數位發展部數位產業署胡貝蒂副署長、財團法人沖繩縣產業振興公社在台辦事處上江洲所長等各界長官也特別到櫛構科技攤位了解櫛構科技的最新進展。我們感謝長官們對減碳議題的重視與支持,也感謝硬體設備商、加速器等生態系合作夥伴也前來了解櫛構科技的技術,我們將持續努力,一同推進市場。

櫛構科技接下來也將受 DIGITIMES 電子時報邀約參加 AI EXPO Taiwan 2023,將於4月19日至21日在台北華山文創園區展出。

櫛構科技的 CHAP-V 系統運用非監督式 AI 大數據分析技術於車輛碳管理,能有效協助企業提升了碳管理與減碳成效。未來,櫛構科技將繼續加強研發,與夥伴、客戶一起合作,致力於提供更加優秀的減碳產品和服務,為台灣 2050 淨零碳排路徑努力。

除了隨手關燈,我們可以做更多

更多文章

櫛構科技受邀參加經濟部中小企業處主辦「攜手共創提升企業綠色競爭力趨勢論壇」透過 AI 技術助力企業實現 ESG 目標

櫛構科技受邀參加經濟部中小企業處主辦「攜手共創提升企業綠色競爭力趨勢論壇」透過 AI 技術助力企業實現 ESG 目標

經濟部中小企業處主辦的「攜手共創 提升企業綠色競爭力 趨勢論壇」於 5/22 圓滿落幕。本次論壇旨在促進企業綠色競爭力提升、追求環境永續發展及國際市場競爭力提升。論壇特別邀請到日月光半導體與櫛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各領域公司一同參與座談,凸顯了綠色競爭力在不同產業中的關鍵角色。

閱讀文章
政府結合科技新創 攜手解決交通碳排與安全問題

政府結合科技新創 攜手解決交通碳排與安全問題

2023年 「AI碳為觀止」隊伍由數位產業署與臺南市政府交通局攜手交通部運研所、櫛構科技、資策會及新營客運,共同提出「車輛減碳安心一站通」參與2023總統盃黑客松,旨在解決大眾交通工具對於民眾生活的重要議題。

閱讀文章
歐洲將近五成企業都有嫌疑!六種花式「漂綠」現象

歐洲將近五成企業都有嫌疑!六種花式「漂綠」現象

2023 年永續之年風生水起,各家企業都在討論「如何做永續、ESG」,各大論壇、展覽也紛紛出爐。但在各家企業紛紛開始玄傳自己的 ESG 承諾、永續轉型表現、進度等,許多質疑是否是在「漂綠」的聲浪也隨之出現。這對有心進行永續轉型的企業,也是一層無形的壓力:究竟,公司與大眾溝通自己在 ESG 方面的努力,怎樣才算是一種漂綠呢?

閱讀文章
綠色投資風險:你的綠色不是你的綠色

綠色投資風險:你的綠色不是你的綠色

上一篇文章,我們討論到「什麼是綠色投資」、「為何綠色投資火熱了」「綠色投資的五種形式」等重點。但是綠色投資不是一片綠色美夢,和任何投資一樣,都是帶有風險的。而甚至,因為綠色投資的特殊身份,相比於傳統金融商品非常新穎的角色,又有更多其他問題存在。什麼樣的問題呢?國際間對綠色金融最大的顧慮,就是漂綠。

閱讀文章
解構綠色投資:充滿機會的十年

解構綠色投資:充滿機會的十年

自 2015 年巴黎協定後,綠色金融開始漸漸受到國際重視。近期非常熱門的「碳權」交易,碳市場、綠色債券、碳權 ETF 等,也都算是在「綠色金融」的範圍下。綠色金融在台灣也已經變成一股熱潮,標榜著「善盡社會責任,同時維持收益」。不過,綠色金融講那麼久,投資在所謂的「綠色」商品上,就真的可以促進淨零永續轉型的進程嗎?綠色金融商品,又各自有什麼樣的形式呢?

閱讀文章
「黃碳」哪裡黃?「種碳」怎麼種?你有所不知的土壤碳匯(2)

「黃碳」哪裡黃?「種碳」怎麼種?你有所不知的土壤碳匯(2)

上一篇文章,我們討論了「什麼是黃碳?」、「常見土壤碳匯農法」、「歐洲對土壤碳匯的立場」等。但是「種碳」這件事非常複雜,不是單純把植物埋一埋就好了而已。要運用碳市場機制來推動永續農業轉型,其中仍然有非常多的關卡尚未克服。這篇文章,我們要來繼續討論「黃碳」領域正在面臨哪些挑戰,以及近期世界各地已經做了哪些嘗試。

閱讀文章
閱讀所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