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黃碳」哪裡黃?「種碳」怎麼種?你有所不知的土壤碳匯(1)

2023-8-8
「黃碳」哪裡黃?「種碳」怎麼種?你有所不知的土壤碳匯(1)
土壤碳匯可以幫助減緩氣候變遷 圖片來源

碳權交易所宣佈成立,台灣國內碳權市場與自願減量額度等遊戲規則也即將制定,除了眾多股民開始尋找「碳權概念股」以外,許多企業也開始思考「生產碳權來賺錢」的可能性。

其中一項熱門話題,就是「種碳」:將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吸收,並且儲存於土壤碳匯(carbon sink)中。這種儲存大氣二氧化碳的手法,又稱為「黃碳」。

在眾多熱烈討論中,卻是仍然有許多問題有待釐清:究竟這個碳應該怎樣「種」?真的有效嗎?這篇文章我們來討論一下,大家引頸盼望的「種碳」究竟是怎樣的一回事。

什麼是「種碳」(carbon farming)?

我們口頭上常說的「種碳」,比較正式的名稱應是「碳農業」(carbon farming),或者也常被稱為「黃碳」或「土壤碳匯」(soil carbon)。

土壤是非常良好的天然「碳匯」(二氧化碳儲存庫)。不過土壤儲存碳的方法並不是直接吸附大氣中的二氧化碳,而是藉由植物生長,由光合作用吸附二氧化碳進入植物體形成有機質後,再藉由將植物埋入土中,將這些有機質沈積於土壤裡,成為「腐殖質」(humus)。

所謂「種碳」,就是用特定的農法和土壤管理方法,讓這個腐殖質(有機質)持續封存於地底下,只要不接觸空氣就不會被氧化,就能達成碳封存的效果。

以下列舉一些常見的土壤碳匯農法。

深根系作物

尤其,深根系作物對於固定並且封存二氧化碳於土壤中有很重要的作用。留在土地上多年生的根系作物可以每年增加 0.35 噸碳每公頃的碳含量。

為何「深根系作物」固碳能力比較好呢?

因為「種碳」的最大風險,就是二氧化碳有可能會「跑掉」。當土壤內的有機質暴露於空氣中,就很容易被氧化,形成二氧化碳逸散。如果作物的根系在土壤深層,暴露於空氣中的機率自然就少了許多,也因此可以更有效地進行「碳封存」。

深根系作物除了更有效「碳封存」以外,也有許多好處,例如可以改善土壤結構,增加土壤保持水分的能力,也因此能夠提高農作物產量。

應用「覆蓋作物」

另一種常見種碳農法,則是在土地休耕期間種植「覆蓋作物」。

覆蓋作物本身就能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讓土地在停止耕作期間仍然持續將進行碳封存以外,覆蓋作物也能保護土壤不受侵略性植物(雜草)影響,也讓土壤不受風雨沖刷侵蝕,控制水土流失,改善土壤性質。

覆蓋作物根系也可以產生安定性團粒及粗大孔隙,提高土壤滲透性。這些保護、改善土壤結構的效果,都能夠進一步提升農作物產量與品質。

常見的覆蓋作物大多以「草類」為主,因此也被稱為「草生栽培」。常見的有禾本科的 1 年生或多年生草類,如三葉草、豆類和豌豆,有些農民也會選擇青刈玉米等飼料用禾本科植物。

永久牧草地

除了以草類作為覆蓋作物,在耕作期間保護並且改善土壤品質以外,更有效的「種碳」方式,是直接將耕地休耕,或者作為永久牧草地。這種做法在土壤碳匯(carbon farming)中也被認為是最有前景的實踐之一。

因為相較於耕地,永久牧草地能夠儲存更高量的碳,並且應對氣候變化與災害有更強的穩定性和持久性,不容易因為沖刷、高溫等產生碳洩漏。

泥炭地

除了積極「種碳」以外,維持並且保育那些已經吸附滿二氧化碳的土地,也是一種減少碳排放的方法。

這類有大量有機質沈澱堆積形成的土壤,被稱為「泥炭地」。在全球各地都有泥炭地,其中富含大量的二氧化碳。例如在德國境內,泥炭地只佔了 6% 的農業用地,但是這些泥炭地卻儲存了全德國土壤碳匯將近四分之一的二氧化碳量。

然而因為氣候變遷,許多泥炭地正逐漸枯乾,並且釋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人為積極進行泥炭地復育,是減緩氣候變遷的另一個重要手段。

歐盟正積極發展「黃碳」方法論

歐盟委員會(Europe comission)認為,運用「黃碳」相關技術進行大氣碳移除,是全球走向 2050 淨零的重要手段。目前,歐盟也正在積極推動「黃碳」領域相關的碳移除監管框架,建立相關碳權認定方法論。

在 2015 年巴黎COP氣候峰會中,法國提出「千分之四倡議」(4Per 1000 Initiative),提倡全球每年將土壤的 30-40 公分深度的碳含量提高 0.4%,達成「藉著全球性的健康且富含碳的土壤來對抗氣候變遷與終結饑餓」的願景。目前倡議中已有 550 個會員,參與成員包括聯合國氣候大會締約國、國際非營利組織、研究單位、企業部門等。

德國的新農業部長 Cem Özdemir 也表示,土壤碳匯是一個「巨大的機會」,並承諾會在德國農業部門推動土壤碳匯發展。

全新的農業商模:碳權

結合碳市場經濟,一個全新的農業商業模型可能即將誕生。

在未來,採取永續農法,除了單純販售有機農產以外,「種碳賣碳」的農民也可以同時販售碳權,獲得額外的收益。用市場機制來推動永續農業轉型,具有相當大的潛力,也是全球走向 2050 淨零的重要手段。

但是「黃碳」要變成「碳權」,在現階段還有非常多問題必須要克服。目前最大的落地門檻,就是在計算與認證的方法論方面,仍然非常缺乏研究。究竟在土壤中堆積了多少噸的碳?怎樣確保未來不會洩漏?或者怎樣計算土壤的每年碳洩漏率?這些都是研究上需要解決的問題。

「黃碳」是一個非常有潛力的碳權未來重點項目,因此備受許多企業關注。因為,目前大多數企業正在煩惱「盤查」怎麼做,但是很快的下一步挑戰「減碳」就要來到了,我們手上卻缺乏足夠的減碳工具。

除了碳權以外,面對減碳議題,企業的數據力也是一大關鍵。除了更換燈泡、升級鍋爐、使用再生能源以外,進行數據治理,爬梳複雜的營運結構,才能做到以節能為導向的體質升級。

櫛構科技為十年以上數據科學與軟體開發背景團隊,深入研究 ESG 與碳市場經濟,以 AI 演算與數據分析工具全面協助企業落地永續轉型願景。

除了隨手關燈,我們可以做更多

參考資料

Carbon farming explained: the pros, the cons and the EU's plans | Clean Energy Wire

300小農軍團帶田種碳!為台灣前進國際土壤碳權市場打先鋒

更多文章

南投縣立營北國中創新執行家長會碳盤查,推進ESG永續新里程

南投縣立營北國中創新執行家長會碳盤查,推進ESG永續新里程

南投縣立營北國中創新於2023年10月14日家長日暨親職講座執行與會者首次碳盤查。營北國中近年來積極重視SDGs,今年特別執行家長日暨親職講座活動的交通碳足跡盤查。營北國中成為全台首次計算家長會與會人員之交通移動工具碳足跡盤查的示範校園。

閱讀文章
AI 平台助力企業減碳轉型,櫛構科技獲頒金恆獎雙軸轉型 MVP 企業

AI 平台助力企業減碳轉型,櫛構科技獲頒金恆獎雙軸轉型 MVP 企業

全球減碳與永續意識逐漸增強,企業面對ESG永續目標,雙軸轉型成為必要階段。ESG世界公民數位治理基金會舉辦金恆獎雙軸轉型 MVP,獲頒企業包含櫛構科技等十家典範企業,對雙軸轉型的成效顯著並描繪出未來藍圖。

閱讀文章
陽明交大統計所邀請櫛構科技發表「ESG碳管理數據分析」

陽明交大統計所邀請櫛構科技發表「ESG碳管理數據分析」

櫛構科技執行長李緯明受邀於陽明交大統計學研究所分享「ESG碳管理數據分析」,探討數據對減碳的關鍵性。盧鴻興特聘教授強調結合數據分析與ESG的重要性,強化學界與業界的合作。

閱讀文章
節能安駕群眾募資,讓全民參與 ESG 減碳行動

節能安駕群眾募資,讓全民參與 ESG 減碳行動

櫛構科技節能安駕群眾募資將推出節能安駕AI教練App,以改善台灣運輸部門碳排放問題。只需5%參與者使用,一年可節省7200萬公升汽油,減少16.9萬公噸二氧化碳,相當于1.5億棵樹。募資項目注重永續發展,已完成第一階段群眾募資,需要持續支持

閱讀文章
櫛構科技於高雄智慧城市展圓滿落幕

櫛構科技於高雄智慧城市展圓滿落幕

櫛構科技於2023年3月30日至4月1日,應台北市電腦公會邀請參加第二屆高雄智慧城市展,於「淨零新創」主題區設立攤位。本次展覽吸引了來自16個國家地區、50個城市、逾300位的國際市政及企業組團前來參訪。

閱讀文章
櫛構科技受邀參加經濟部中小企業處主辦「攜手共創提升企業綠色競爭力趨勢論壇」透過 AI 技術助力企業實現 ESG 目標

櫛構科技受邀參加經濟部中小企業處主辦「攜手共創提升企業綠色競爭力趨勢論壇」透過 AI 技術助力企業實現 ESG 目標

經濟部中小企業處主辦的「攜手共創 提升企業綠色競爭力 趨勢論壇」於 5/22 圓滿落幕。本次論壇旨在促進企業綠色競爭力提升、追求環境永續發展及國際市場競爭力提升。論壇特別邀請到日月光半導體與櫛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各領域公司一同參與座談,凸顯了綠色競爭力在不同產業中的關鍵角色。

閱讀文章
閱讀所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