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森林碳權竟有九成無效!究竟什麼是碳權的「品質」?

2023-7-24
森林碳權竟有九成無效!究竟什麼是碳權的「品質」?
圖片來源

近期台灣碳權交易所即將開幕,碳權也成為 ESG 領域的熱門討論話題之一。碳權交易所成立,雖然可以大幅度幫助台灣企業踏入碳權交易市場,但在國際上,自願性碳市場的「碳權」(carbon credit)仍然有問題需要解決。

例如,2023 年一月衛報指出,國際認證機構 VCS 所核發的雨林保育復育專案(REDD+)竟然有 94% 皆為無效碳權,國際品牌 Gucci、Shell 皆為受害者。

("Only a handful of Verra’s rainforest projects showed evidence of deforestation reductions, according to two studies, with further analysis indicating that 94% of the credits had no benefit to the climate.")

這個驚人研究結果,顯示出當前的碳權市場仍然在快速變動中,也使得想進入碳權市場的企業面對重重障礙。

究竟我們在說的「碳權」是什麼?買碳權就是減碳了嗎?又什麼叫做「碳權的品質」?想購買碳權的企業會面臨哪些風險?這篇文章,我們要來好好的聊一下這些碳權常見的問題。

目錄

什麼叫做碳權?

這裏我們討論的碳權是專指屬於自願性碳市場的「碳信用」(carbon credit),而非屬於強制性碳市場的「配額」(allowance)。兩種碳權之間的差異,可以看:買了碳權就沒事?小心落入漂綠陷阱

自願性碳市場的「碳權」,指的是「某個致力於減碳的專案所產生的溫室氣體減少量,經過第三方機構認證之後所核發的『一噸碳排放減少量』」。

簡單來說,就是企業自己「目前難以減碳」,所以付錢購買他人的減碳成果,幫自己做一個補償。這個「減碳成果」,就是「碳權」,或者「碳信用」(carbon credit)

以國際碳權市場來說,這裡說的「他人」,可以是世界上任何一個地方,例如某一個機構在巴西買了一塊雨林地,圈起來並且進行維護,該機構就是所謂「開發方」(developer),而「針對巴西雨林地進行保育」的行動,就是一個碳權專案(project)。

碳權怎麼來的?

開發方會提出「如何計算自己減了多少碳的方法論」與「計算結果」,提交給第三方專業驗證機構如 First Environment,通過碳權方法論驗證之後,再提交國際認證機構(例如 VCS、GS、ACR、CAR 等國際四大家)進行審核,通過即可核發碳權。

獲得碳權後,開發方再藉由仲介、或者交易所拍賣的方式,將這些碳權銷售出去,藉此維持營運。

這樣的碳市場遊戲規則讓「做減碳的人有金錢回報」,也讓「減不了碳的人有一個解方」,這個解方就是企業可以拿錢去買別人家的減碳成果,來抵換自己家的排放量,藉此作為一種「補償」(compensation)。

關於碳權從出生到死亡的完整生命週期,可以看這篇:種樹不會自己生碳權!要先經過四大階段

碳權不是減碳!

要注意的是,碳權的功能是「補償」而非「減碳」。

購買碳權的企業並沒有因此就「減少碳排放」,而是「因為目前減碳效果有限,因此課金購買別人的減碳成果,作為一種補償」的機制。在溫室氣體盤查的計算上,並不能因為有購買碳權,就少算了部分的碳排放。

這樣的機制尤其被大量應用在減碳非常困難的航空業,目的是「在科技尚未成熟到可以讓航空業減碳之前,先以碳抵銷的方式做為補償」。

要特別注意的是,許多企業不明白碳權只能作為「補償」用途,因此略過減碳行動步驟,只透過大量購買便宜碳權來聲稱達成「碳中和」,這就是為人所詬病的「漂綠」(藉由永續公關手法掩飾企業造成大量碳排放、污染)。

延伸閱讀:《簡明.碳詞典》:「淨零」與「碳中和」有何不同?

碳權也有品質高低!那是什麼意思?

雖然聽起來很弔詭,但是在碳抵換遊戲規則裡,雖然同樣都是經過認證核發的「減少一噸碳」,卻都不是同樣的「一噸碳」。

你可以想像,這些一噸一噸的碳權,都是各種不同的小小兵。雖然每一隻小小兵都是被認證核可來消除一噸二氧化碳排放,但有些小小兵自帶噴火槍非常威風;有些小小兵則天生偷懶,只會在旁邊睡午覺,讓人懷疑是否真的可以消除碳排放。

每個碳權小小兵都有不同的「技能樹」,這些技能樹的特性不同,造就了碳權的「品質」。

以下就來介紹碳權的各種屬性類別,讓大家認識一下碳權小小兵們。

碳權具有各種「特性」

最基本的碳權特性有兩個:「外加性」與「持久性」。

碳權品質:外加性

「外加性」講的是這個碳權專案使否真的有存在的必要。驗證機構特別會去看的是,一項減碳專案如果少了販售碳權的收入,是否就會因此無法減碳。

通常「外加性」最有爭議的都是「森林保育」類型的專案。

例如, JPMorgan Chase&Co 在 2019 年曾經購買由 ACR 認證機構核發的 Hawk Mountain 森林保育碳權,藉此中和員工通勤產生之碳排。但是後來被檢驗發現,該山脈地本身從 1930 年代開始即是政府規劃的森林保護地,砍伐風險幾乎為零,因此碳權收益根本沒有任何實質效果。

英國劍橋大學也針對 VCS 認證的 REDD+ 森林保護碳權進行研究,多數專案皆會濫用認證方法論中的基準值彈性,把砍伐風險誇大到至多 950%,藉此獲得大量的「幻影碳權」(phantom credit)。

因此在挑選碳權時,嚴格審視專案的方法論是否具有「外加性」,是否有誇大風險、基準值場景等可能,就非常的重要。

碳權品質:持久性

另一個重要的碳權屬性是「持久性」,關於「碳權專案聲稱減少的碳排,會不會在未來某一個時間點失效」。

有些方案的「持久性」很好計算,例如「沼氣發電」類型,將農業廢棄物厭氧發酵產生的甲烷,燃燒後轉化為二氧化碳排出,還可以用來發電。

因為甲烷的溫室效應能力約為二氧化碳的 27.9 倍(AR6 數據),所以把甲烷燒掉可以大幅減少溫室效應。

像這樣的類型,燒完就是燒完了,減少排放的二氧化碳是確定有效的,因此「持久性」的表現就會比較高。

然而,有些碳權在「持久性」方面就有許多風險。

以我們常聽到的「種樹」來說,森林往往需要持續數十年才有真正的固碳效力,但開發方如何保證在這段期間組織皆可以善盡管理森林之責任,又如何因應森林大火、洪旱災、病蟲害等風險,這些都是會影響「持久性」的風險來源。

買碳權不只看風險,也要看「附加價值」

碳權小小兵的技能配點,除了基本的「外加性」與「持久性」以外,也還有其他的附屬細節。

許多碳權不只是單純地「減少碳排放」,而是更進一步地額外產生了附加的社會效益。

例如,「高效能燃木鍋爐替換」類型,藉由碳權收益來資助開發中國家更新需要大量木柴燃燒的傳統爐灶,除了減少碳排放以外(燒的柴變少了),同時具有提升公共衛生(呼吸道危害變少)、提升婦女權益(撿柴的時間縮短)、提升孩童受教權益(撿柴時間縮短)等眾多社會價值。

而像是先前沼氣發電的碳權,除了單純把溫室效應能力強的甲烷轉化成較弱的二氧化碳以外,也有促進再生能源發展的額外效益。

一般而言,碳權的附加社會價值越多,「外加性」與「持久性」的計算方法論越嚴謹,這個小小兵的戰力就越強,價格就越高。

而那些「外加性」、「持久性」有些疑慮的碳權,購買的企業可能會因此被放大檢視,被攻擊為漂綠,甚至惹上官司等,這類型的碳權價格就會比較便宜。

碳權種類百百種,每種品質都不同。

試圖購買碳權的企業,目前會遇到的最大問題就是碳權的「品質不一」。

目前統計,世界上的碳權專案類型共有 170 種,常見的例如甲烷再利用、冷媒降解、雨林保育(REDD+)、種樹(aforestation)、藍碳、紅樹林、濕地保育...等等。

每種碳權都有其對應的「計算方法論」,也有對應的風險和長處,因此碳權的品質並不是非黑即白的「好碳權或壞碳權」,而是一種連續分佈的品質光譜。

國際認證就 OK?不見得!

直覺上來說,我們通常會仰賴具有權威性的第三方認證機構,來協助買家檢核哪些碳權是「及格」的,而哪些不是。

然而在碳權市場,我們目前是很難以完全只仰賴認證機構來做出購買決定的。

例如,2016 年研究顯示,聯合國清潔發展機制(CDM)培育的碳權專案有 85% 皆為灌水,這項研究也讓 CDM 的認證標章成為當下企業買家最不認同的碳權標章。

而這次 VCS 的森林碳權被調查機構指出九成皆為無效,風波甚至延燒到今年五月 VCS 執行長請辭,顯示出即便是國際最大的碳權認證機構,核發的碳權也不一定是「品質保證」。

那究竟怎麼辦?

碳抵銷仍然是全球公認的應對氣候變遷與暖化的重要手段之一。我們不能完全仰賴碳權而忽略了自身減碳的努力,但也不需要因為部分碳權的品質有疑慮,而一竿子打翻一整籃碳權。

面對眾多不確定性,欲購買碳權的企業必須充分明白,碳權市場仍然處在非常新穎的階段,仍然充滿了不確定性。

企業進入碳權市場前,應該對於碳權商品進行充分的身家調查(due diligence)之後再行購買。

但是更重要的,在購買碳權之前,企業必須優先考慮自身企業的減碳方案,針對企業營運數據管理去做加強,部署智慧數據管理工具、內部碳定價措施、推行節能駕駛協助進行節能措施。

全球淨零的路徑上,先「盤查」,再來「減碳」,最後才是用碳權做「抵換/補償」,這些都是必要的手段。如果沒有針對企業體質進行大瘦身,只是一昧追求「碳中和」的名號,這樣就非常容易被認為是在「漂綠」,反而有損聲譽。

櫛構科技以資料科學背景與 ESG 專業團隊,協助企業在永續轉型的進程上更上一層樓,在這場淨零賽局中脫穎而出。

除了隨手關燈,我們可以做更多

參考資料

CEO of biggest carbon credit certifier to resign after claims offsets worthless | Carbon offsetting | The Guardian

The Carbon Con – How offsetting claims are vastly inflated (source-material.org)

Revealed: more than 90% of rainforest carbon offsets by biggest certifier are worthless, analysis shows | Carbon offsetting | The Guardian

更多文章

南投縣立營北國中創新執行家長會碳盤查,推進ESG永續新里程

南投縣立營北國中創新執行家長會碳盤查,推進ESG永續新里程

南投縣立營北國中創新於2023年10月14日家長日暨親職講座執行與會者首次碳盤查。營北國中近年來積極重視SDGs,今年特別執行家長日暨親職講座活動的交通碳足跡盤查。營北國中成為全台首次計算家長會與會人員之交通移動工具碳足跡盤查的示範校園。

閱讀文章
AI 平台助力企業減碳轉型,櫛構科技獲頒金恆獎雙軸轉型 MVP 企業

AI 平台助力企業減碳轉型,櫛構科技獲頒金恆獎雙軸轉型 MVP 企業

全球減碳與永續意識逐漸增強,企業面對ESG永續目標,雙軸轉型成為必要階段。ESG世界公民數位治理基金會舉辦金恆獎雙軸轉型 MVP,獲頒企業包含櫛構科技等十家典範企業,對雙軸轉型的成效顯著並描繪出未來藍圖。

閱讀文章
陽明交大統計所邀請櫛構科技發表「ESG碳管理數據分析」

陽明交大統計所邀請櫛構科技發表「ESG碳管理數據分析」

櫛構科技執行長李緯明受邀於陽明交大統計學研究所分享「ESG碳管理數據分析」,探討數據對減碳的關鍵性。盧鴻興特聘教授強調結合數據分析與ESG的重要性,強化學界與業界的合作。

閱讀文章
節能安駕群眾募資,讓全民參與 ESG 減碳行動

節能安駕群眾募資,讓全民參與 ESG 減碳行動

櫛構科技節能安駕群眾募資將推出節能安駕AI教練App,以改善台灣運輸部門碳排放問題。只需5%參與者使用,一年可節省7200萬公升汽油,減少16.9萬公噸二氧化碳,相當于1.5億棵樹。募資項目注重永續發展,已完成第一階段群眾募資,需要持續支持

閱讀文章
櫛構科技於高雄智慧城市展圓滿落幕

櫛構科技於高雄智慧城市展圓滿落幕

櫛構科技於2023年3月30日至4月1日,應台北市電腦公會邀請參加第二屆高雄智慧城市展,於「淨零新創」主題區設立攤位。本次展覽吸引了來自16個國家地區、50個城市、逾300位的國際市政及企業組團前來參訪。

閱讀文章
櫛構科技受邀參加經濟部中小企業處主辦「攜手共創提升企業綠色競爭力趨勢論壇」透過 AI 技術助力企業實現 ESG 目標

櫛構科技受邀參加經濟部中小企業處主辦「攜手共創提升企業綠色競爭力趨勢論壇」透過 AI 技術助力企業實現 ESG 目標

經濟部中小企業處主辦的「攜手共創 提升企業綠色競爭力 趨勢論壇」於 5/22 圓滿落幕。本次論壇旨在促進企業綠色競爭力提升、追求環境永續發展及國際市場競爭力提升。論壇特別邀請到日月光半導體與櫛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各領域公司一同參與座談,凸顯了綠色競爭力在不同產業中的關鍵角色。

閱讀文章
閱讀所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