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重要所以說 CBAM(2):求進口商的心理陰影面積
2023-7-17上一篇講完了 CBAM 如何算碳,這篇就來講講「如何算錢」,以及進口商未來必須要做的事情有哪些、進口商在這場遊戲規則中,有哪些應該注意的眉角,以及如何應對的策略。
目錄
CBAM 這筆帳該怎樣算?錢的部分
進口商申報產品碳排放量後,會被要求拿來和歐盟地區內的該商品類別基準值進行比較。
一但超過了基準值,進口商就必須購買以噸二氧化碳當量為單位的 CBAM 憑證,類似於購買 EU ETS 境內的碳權來「抵銷」超出的碳排量。CBAM 憑證的價格依照 EU ETS 每週平均收盤價格計算。(在 2023 年 2 月為 100 歐元)
也因為 CBAM 綁定的是「碳定價系統」,所以購買 CBAM 憑證的每噸碳的費用,可以扣掉進口商已經在台灣支付的碳價。
總結來說,計算公式就會長這樣
(產品碳排量 - 歐盟同類產品免費配額排放量) x 出口量 x (EU ETS 碳價 - 我國碳價)= CBAM 憑證費用 (=台灣口頭常說的「碳關稅」)
就算可以扣掉碳價,以台灣碳費可能起價 300 元台幣計算,仍然只是歐盟碳價(~100 歐元)的十分之一。
歐盟 CBAM 系統等於是直接向全球宣布,自家的 EU ETS 排放交易系統直接適用於全球所有進口商,想跟歐盟做生意,就必須玩同樣的碳遊戲規則。
這讓全球歐盟進口商面臨巨大壓力,弱沒有充分減碳到歐盟基準值,就會必須付出一筆可觀的「碳成本」費用,與其未來持續付出關稅,不如現在就開始投資減碳轉型。
另外,要注意的一點是,自願市場的碳抵銷額度(VCM carbon offset)並不被 CBAM 認可,因此購買所謂的「國際碳權」(碳信用、碳抵銷、碳補償等,英文都是 carbon offset),是無法應用於 CBAM 貨物排放量申報。
CBAM 與全球對我國出口影響
CBAM 系統建立後,短期內主要會影響的是台灣製造業的鋼鐵與鋁產品,而高雄為工業重鎮,以金屬製品製造業、機械設備製造業為主,將會受到最大影響。
產品方面來看,2021 年我國輸歐鋼鐵材料與製品約有 246 萬噸 (約佔 1/5 外銷品重量),台灣產業中受到衝擊最大者應為「鋼鐵製扣件」(螺釘與螺栓),占出口比例逾28%。
而台灣第三、第四大出口市場分別為美國與歐盟,合計占台灣出口 21.8%。
國際碳邊境調整趨勢由歐盟開出第一槍,其他如英國、日本、澳洲等也正在考慮中,美國目前也提出「清潔競爭法案」(CCA),雖然美國目前還沒有全國碳定價政策,然而目前已經制定出「每噸 55 美元」的共識,針對進口貨物超出國內平均商品碳排水準收費,可見未來歐盟美國兩大市場皆有計畫建立自己的碳邊境調整機制。
在可預見的未來中,我們可以確定國際貿易市場上將有標準一致化的碳邊境調整機制。在 CBAM 這第一響之後,「節能減碳」正式從可有可無的做做好事,變成事關企業生存的重要課題。
CBAM 挑戰來了!企業如何應對?
數位時代調查顯示,國內有超過九成的企業無法完整盤查範疇一到範疇三的碳排放數據。在 CBAM 這三年過渡期中,將是台灣許多出口企業急迫進行碳盤查、減碳的一段時期。
針對貨品盤查、計算碳排放量,其實並不難,只要有好好做過組織溫室氣體盤查、碳足跡實務經驗的的企業,都有辦法進行「簡單貨物」、「複雜貨物」的計算。
真正難的,是歐盟已經表明了減量的決心,可預見的是對於台灣製造產業而言,未來碳成本只會節節高漲。
因此在碳排放計算完之後,企業如何用逐步減少製程碳排放量,直球對決「碳管理」的挑戰,才是最核心的企業生存課題。
這門全新的「碳管理」領域,在在要求著企業與利害關係人的溝通能力,以及大量數據收集與處理的挑戰,十分要求企業的「數據治理」能力。
且數位時代的調查也顯示,42% 的企業認為「缺乏先進工具」是進行完整碳盤查,永續轉型的一大門檻。
櫛構科技以豐富資料科學背景團隊組成,致力於應用 AI 演算法建模,開發自動化盤查、計算碳排放,並且根據大數據洞察提供減碳建議之智慧工具,協助企業制定數據驅動的永續策略,藉此落地永續願景。
除了隨手關燈,我們可以做更多。
參考資料
EUR-Lex - 32023R0956 - EN - EUR-Lex (europa.eu)
The EU Agreement on a 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 | White & Case LLP (whiteca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