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政府結合科技新創 攜手解決交通碳排與安全問題

2023-9-16
政府結合科技新創 攜手解決交通碳排與安全問題
數位產業署署長呂正華代表「AI碳為觀止」隊,向副總統賴清德介紹「車輛減碳安心一站通」。

減碳與安全

2023年總統黑客松以「零碳轉型.幸福前行」為題,號召全國黑客認領公民心願,提出解方,共同為零碳轉型努力,鼓勵公私協力,推動永續發展與淨零轉型,以達成減碳目標,讓人民更有感。2023年 「AI碳為觀止」隊伍由數位產業署與臺南市政府交通局攜手交通部運研所、櫛構科技、資策會及新營客運,共同提出「車輛減碳安心一站通」參與2023總統盃黑客松,旨在解決大眾交通工具對於民眾生活的重要議題。

台灣交通問題備受關注,根據公共電視2023年5月的報導統計, 2022年台灣共有390條生命喪生於大型車輪下,並有超過11,000人受傷。根據交通部統計,過去10年道路車禍也造成高達約4,037位行人死亡,顯示道路安全的強化仍有進步空間。

此外,駕駛的不良行為造成能源(燃料、電力)浪費,更實質導致高汙染和能源浪費問題。台灣2050年淨零路徑中運輸產業是重要的一環。儘管能源需求降低,但台灣用電力需求預計以平均每年2%(+/-0.5%)成長,2050年最高需求預估達到5,731億度電,運輸產業除了更換電動車外,節省能源勢在必行。

臺南市積極鼓勵

本次以臺南市新營客運部分營運路線作為本案示範場域,獲得臺南市政府支持。副市長趙卿惠受訪時表示,「臺南市一直以來積極鼓勵企業朝向2050淨零碳排目標邁進,並鼓勵在地企業導入碳解決方案著手減碳,本次與數位產業署協同櫛構科技、新營客運等單位共同參與2023總統黑客松的提案,不僅可協助業者落實能源管理、洞察真正問題,未來更能擴展至府內其他客運業者及專門服務偏遠地區的小黃公車等車輛上,實質擴大ESG的影響力。」

櫛構科技運用AI人工智慧與地理資訊技術的創新結合分析公車司機的行為及碳排數據。針對駕駛行為運算出高碳排因子與危險行為因子,透過演算法解耦分析提供車輛管理者可依循之減碳與行為管理策略,進而實質降低營運成本,有效提升企業形象。不僅能提升民眾安全與乘車體驗,透過司機行為管理降低異常行為,實現節能減碳之目標。

多項國外研究指出,專注改善駕駛人行為(即狹義節能駕駛),就能有效減少車輛油耗15~25%,減少碳排放量至少30%以上。而若考量廣義的節能駕駛概念,包括車輛、低碳排路徑選擇, 研究估計減碳效益可達40~45%。 櫛構科技在「車輛減碳安心一站通」透過數據科學與政府開放資料(Open Data)的結合,量化數據並提供駕駛行為改善,解決部分司機慣性高碳危險行為,如:站牌前未依規定急煞、紅燈急煞等。

非監督式機器學習

透過非監督式機器學習(Unsupervised Learning)模型,提供管理者建議改善策略,利用數據依循執行管理與教育訓練,進而達到低碳且安全的道路環境。未來計劃將「車輛減碳安心一站通」導入臺南市不同車種(如:小黃公車、公務車、高鐵接駁車等)與其他路線,並擴散至不同縣市,目標達成30%減碳空間成效,並減少危險司機的客訴,實現零碳轉型.幸福前行。

駕駛行為優化在國外也有許多成功案例,如:瑞士佳能公司車隊,接受駕駛訓練後減少6.1%油耗,降低 35%事故率。根據都柏林的道路風險管理公司DriverFocus計算,有優化駕駛技巧的車隊,每年除了平均減少7.5%油耗外,也會降低 20% 的維修與保險費用、降低約25%事故發生率,每台車每年省下共1,000歐元。因此也預計將技術運用在國內企業車隊管理,協助企業內能源、碳排減少,提升企業競爭力與永續作為。

8月4日數位產業署署長呂正華率領「AI 碳為觀止」團隊前往2023總統盃黑客松工作坊暨黑客小聚,向賴清德副總統介紹「車輛減碳安心一站通」。團隊展現黑客精神跨領域、跨機關公私協力,在組隊後多次團聚腦力激盪出改變現狀的創意解方。這一創新方案展現台灣數位科技在解決交通污染和安全問題方面的創意,並且展現公私部門協力推進永續發展目標。

櫛構科技為十年以上數據科學與軟體開發背景團隊,我們是一群深入研究 ESG 與碳市場經濟的工程師團隊,目標以 AI 演算與數據分析工具,協助企業做到數據驅動的永續轉型願景。

除了隨手關燈,我們可以做更多

更多文章

櫛構科技於高雄智慧城市展圓滿落幕

櫛構科技於高雄智慧城市展圓滿落幕

櫛構科技於2023年3月30日至4月1日,應台北市電腦公會邀請參加第二屆高雄智慧城市展,於「淨零新創」主題區設立攤位。本次展覽吸引了來自16個國家地區、50個城市、逾300位的國際市政及企業組團前來參訪。

閱讀文章
櫛構科技受邀參加經濟部中小企業處主辦「攜手共創提升企業綠色競爭力趨勢論壇」透過 AI 技術助力企業實現 ESG 目標

櫛構科技受邀參加經濟部中小企業處主辦「攜手共創提升企業綠色競爭力趨勢論壇」透過 AI 技術助力企業實現 ESG 目標

經濟部中小企業處主辦的「攜手共創 提升企業綠色競爭力 趨勢論壇」於 5/22 圓滿落幕。本次論壇旨在促進企業綠色競爭力提升、追求環境永續發展及國際市場競爭力提升。論壇特別邀請到日月光半導體與櫛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各領域公司一同參與座談,凸顯了綠色競爭力在不同產業中的關鍵角色。

閱讀文章
歐洲將近五成企業都有嫌疑!六種花式「漂綠」現象

歐洲將近五成企業都有嫌疑!六種花式「漂綠」現象

2023 年永續之年風生水起,各家企業都在討論「如何做永續、ESG」,各大論壇、展覽也紛紛出爐。但在各家企業紛紛開始玄傳自己的 ESG 承諾、永續轉型表現、進度等,許多質疑是否是在「漂綠」的聲浪也隨之出現。這對有心進行永續轉型的企業,也是一層無形的壓力:究竟,公司與大眾溝通自己在 ESG 方面的努力,怎樣才算是一種漂綠呢?

閱讀文章
綠色投資風險:你的綠色不是你的綠色

綠色投資風險:你的綠色不是你的綠色

上一篇文章,我們討論到「什麼是綠色投資」、「為何綠色投資火熱了」「綠色投資的五種形式」等重點。但是綠色投資不是一片綠色美夢,和任何投資一樣,都是帶有風險的。而甚至,因為綠色投資的特殊身份,相比於傳統金融商品非常新穎的角色,又有更多其他問題存在。什麼樣的問題呢?國際間對綠色金融最大的顧慮,就是漂綠。

閱讀文章
解構綠色投資:充滿機會的十年

解構綠色投資:充滿機會的十年

自 2015 年巴黎協定後,綠色金融開始漸漸受到國際重視。近期非常熱門的「碳權」交易,碳市場、綠色債券、碳權 ETF 等,也都算是在「綠色金融」的範圍下。綠色金融在台灣也已經變成一股熱潮,標榜著「善盡社會責任,同時維持收益」。不過,綠色金融講那麼久,投資在所謂的「綠色」商品上,就真的可以促進淨零永續轉型的進程嗎?綠色金融商品,又各自有什麼樣的形式呢?

閱讀文章
「黃碳」哪裡黃?「種碳」怎麼種?你有所不知的土壤碳匯(2)

「黃碳」哪裡黃?「種碳」怎麼種?你有所不知的土壤碳匯(2)

上一篇文章,我們討論了「什麼是黃碳?」、「常見土壤碳匯農法」、「歐洲對土壤碳匯的立場」等。但是「種碳」這件事非常複雜,不是單純把植物埋一埋就好了而已。要運用碳市場機制來推動永續農業轉型,其中仍然有非常多的關卡尚未克服。這篇文章,我們要來繼續討論「黃碳」領域正在面臨哪些挑戰,以及近期世界各地已經做了哪些嘗試。

閱讀文章
閱讀所有文章